時間:2018/2/7
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景不同
回家
是一次歸心之旅
你是否已經踏上連城返鄉之路?
過年回家是最美的旅行
不管此時離家有多遠
總有一種溫暖等你回家
奔波的春運路
把你帶回老家——連城
過大年啦!
說到我們連城
過年的節目可真不少~
在此,小編就為大家搜集整理部分的
連城縣各鄉鎮
在2018戊戌狗年春節
元宵期間舉辦的民俗活動和晚會
具體舉辦的時間和地點也一并標注出來
供大家參考,也歡迎補充
▼▼▼
2/11 一起對新的一年致敬,歡度春節~
2018第三屆“美麗連城、創業連城、幸福連城”《走進新時代——全民齊努力,共建新連城》!紫心薯業·迎春晚會,還記得去年春晚的那首《年酒》歌嗎?一杯是誠心敬,二是哥倆好,三兄弟四姐妹,五是五金奎,七巧八馬九九長……今年會有什么亮點呢?敬請期待!
地點:連城縣連城一中學術報告廳
時間:2018年2月11日(年二十六)
2/13 連城人自己的春晚,年味十足
2018年第五屆《四海鄉情》文藝晚會以“瓜分天下”為主題,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領下,繁榮連城文藝事業,豐富連城人民精神生活,充分展現連城地域品牌特色,以富硒農業為依托,以健康綠色為理念,贊美家鄉,傳遞團結理念,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勵精圖治,創業興城所取得的新成果。相邀社會各界人士一起共慶狗年新春佳節,營造熱烈喜慶的節日氣氛,展示社會主義新時代建設的豐碩成果,凝聚鄉情,引領返鄉青年創業,促進我縣經濟發展,展現和諧新貌,讓全縣人民過上一個歡樂、祥和、喜慶、平安的新春佳節。并通過晚會向全縣人民致以春節問候和良好的祝愿!
地點:連城縣連城一中學術報告廳
時間:2018年2月13日(年二十八)
2/18 今年輪到芷溪黃姓出燈呦~
芷溪游花燈,是一項歷史悠久,文化氣息濃厚的傳統民俗活動,2008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源自姑蘇的芷溪花燈,保留了古蘇州的花燈藝術和鑼鼓音樂,幾百年來代代傳承著“紙包火”的美譽。花燈的輪案出游風俗,獨樹一幟,別樣風采。工藝之精湛,工序之繁瑣,選材之考究,儀式之隆重,場面之壯觀甚為罕見,是連城客家民俗節慶活動中的精品,也是芷溪客家人的靚麗名片。
地點:連城縣廟前鎮芷溪村連南中學
時間:2018年2月18日(大年初三)
2/28 龍游大地,喜到人間~
林坊游大龍,林坊始祖伯八公之子六十郎公和其管家林章伯因避宋末戰亂于南宋景定五年;元至元元年(1264年)正月十三日逃難入遷連城南順里水西半徑堡(即林坊)定居之日。自此之后,每年正月十三為林坊會期(廟會),舞龍舞獅、游大龍。每年正月十三日至元宵節定為游龍慶豐收迎新春的慶典日,晚上由少年兒童三五成群地組成香龍隊,敲鑼打鼓深入挨家挨戶,唱著“香龍入屋,買田做屋,養豬較大水牛牯,養雞較大鵝童牯,媽祖保佑禾苗大熟,人口平安,六畜興旺,萬事順遂。”
地點:連城縣林坊鄉
時間:2018年2月28(正月十三)
3/1
全村的壯漢都出動了,人聲鼎沸~
羅坊走古事,這是一個古老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是福建連城客家文化特有的一種形式。它是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兩天舉行的。據傳在明朝,羅坊鄉常鬧旱、澇兩災,當地百姓把流傳北方的“走古事”移植羅坊,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扮主角的男童并非端坐棚中,而是直立在鐵桿上,如踩高翹,腰身用鐵圈固定,古事走起來搖搖晃晃,驚心動魄,護將則坐在棚中,以手托主公,成為主次兩層次。古事在河水中競走五百米,雖天寒水凍,河石苔滑,更有跌倒渾身濕透者,但情緒異常激昂,腳下浪花飛濺,群眾歡呼疊起。
地點:連城縣羅坊鄉
時間:2018年3月1日-3月2日(正月十四、正月十五元宵節)
3/2 今年輪到江姓出龍呦~
姑田游大龍,始于清乾隆十六(1751)。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至十六日,姑田古鎮以村或片為單位,少則二三條,多則四五條。其“龍”之大,令人乍舌。100多節“龍身”,各高2米,長4米,全長達四五百米。“龍身”制作用竹篾扎骨架,姑田宣紙裱褙,寫上精美字畫。“龍頭”更為講究,僅龍舌直徑就達一米,扛時須十幾人分班抬舉,號稱“天下第一龍”。2012年創世界吉尼斯紀錄。
地點:連城縣姑田鎮
時間:2018年3月2日(正月十五元宵節)
3/2 今年共有6支梨春牛隊伍,新泉東南村四支再加上新泉西村兩支。沿著集鎮主要街道游行,從傍晚六點開始游行,大約晚上九點結束。
新泉犁春牛, 習俗可追溯至明初,源頭則在于中原。古時代無論官府還是民間,歷來看重“立春”節令,官府每年都要舉行“迎春”儀式,大小官員都要朝服在身,率僚屬至城門外的田野間,祭拜春牛,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同時借“迎春牛”、“鞭春牛”、“游春牛”和“犁春牛”民俗活動,告誡農民冬閑已過去,農事就此開始,務須辛勤耕作,切不可耽誤農時。每到這個時節,家家就開始張羅,戶戶貼紅聯、備燒炮、宰雞鴨,換上新裝,歡歡喜喜地迎接春天的到來。
地點:連城縣新泉鎮
時間:2018年2月16/3月1日/3月2日(正月初一、正月十四、正月十五)
3/19 花燈重頭戲在二月初二,不容錯過呦~
璧洲花燈,歷史悠久,從宋朝開始,人民每逢節日都會制做燈籠、逛廟會、拜神明,自那時起民俗一代一代傳承下來。而在福建連城璧洲村,這里的祖輩勤勞樸實、艱苦創業,為了慶祝節日、祭拜祖先,奉祀歷史功勛卓著的名人和英雄,還依然堅持著這些民俗,這些文化,他們視這些為精神圖騰、鄉愁。二月初二將舉行——八百年南宋燈籠文化節。
地點:連城縣莒溪鎮璧洲村
時間:2018年3月18、19日(二月初一、二月初二)
3/19 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河源十三坊入公太,被譽為“天下第一神會”。“入公太”這一天要舉行盛大隆重的公太巡游活動,成百上千的旌旗,撼天動地的銃炮,曼妙悠揚的鼓樂,望不到邊的巡游隊伍……幾萬人似乎是一夜間集結到 “公太”值祀村莊,人山人海,萬人空巷,而且所有人的表情是一致的,都是虔誠而樂觀的。當天,無論親戚、非親戚,不論相識的、不相識的,只要你踏進哪一家,都會把你當作座上賓,用香茶美酒珍饈熱情款待你,一戶人家一天接待一二十桌客人是常事。晚上熱鬧不減,徹夜的游花燈,徹夜的演社戲,徹夜的喝酒猜拳……
地點:連城縣宣和鄉
時間:2018年3月19日(二月初三)
3/3 迷你的小粽子可愛得不要不要的~
北團游大粽,起源于清康熙年間,距今有300多年歷史。每年農歷二月初六,村民就著手準備做大粽,他們用上萬片粽葉縫制粽衣,用70公斤糯米裹粽,其中10公斤蒸成糯米飯后裝入大粽頂端,60公斤糯米浸泡后裝入粽底;農歷初九晨下鍋,蒸煮三天三夜;農歷二月十二,用金箔紙包裹粽身,貼上吉祥紙花,在祠堂里供奉一天;農歷十三至十五抬出巡游,十八則是分粽。其中,十五日最為隆重、熱鬧。
地點:連城縣北團鎮
時間:2018年3月31日(二月十五)
快快記好時間地點
到時候帶上家人、小伙伴
一起去參與吧~
如果時間有不對的,望告知
連城民俗還有很多很多!
也歡迎補充指正哦~
我們在家里等你
過年回家